地名数据库建设说明及技术方案

     全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主任、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同志指出:“地名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工作,依托计算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地名信息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共管理对地名信息服务需求最灵敏、最有效的形式,也是现代化地名管理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地名数据采集及转换入库是地名信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研究地名数据采集及转换入库技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方案:

      系统总体架构以地名数据库一期工程为基础,基于软硬件和网络支撑体系, 通过区划地名门户整合信息和应用资源形成结构化的,有效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发布平台、交流互动平台、网上服务平台和内部管理平台及各种类型的子系统来提供综合的区划地名电子政务服务。

?1.地名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

      地名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图如图1 所示。

dmsjk.webp

?2.地名数据采集方案

      (1)地名数据采集内容及实施步骤
      地名数据的外业采集需要以现有的数据资源为基础,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组织实施。
      (2)地名数据数字化输入
      地名要素的数字化输入是以外业普查后的工作成果图(纸质) 作为数字化底图和基础数据源,地名要素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以注记方式进行标注,保证地名数据的准确性及属性的一致性,相关的地名属性信息通过数字化采集软件同时赋值,每一类地名要素在采集的过程中将自动添加标识识别码,其目的在于优化地名数据的整理、转换和入库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地名数据库建库工作的效率。地名要素的数字化采集以社区为基本工作单位和分幅单位,即以社区为工作的空间范围,每一个社区对应一个DGN 文件。

?3.地名数据转换入库方案

      地名数据的转换入库以数字化采集软件输出的中间交换文件为基础数据源,最终生成ArcGIS ( SHAPE) 格式的地名数据成果,转换入库以社区为分幅单位,社区空间范围内的所有地名数据形成一个数据集,该数据集由社区、社区范围线、小区、小区范围线、学校企事业单位、学校企事业单位范围线、学校企事业单位名称、楼幢号、门牌号、社区服务点、建筑物名称、水系名称等图层构成。
      (1)地名数据转换入库工作内容
      地名数据转换入库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内容为地名要素的几何图形生成,包括社区范围线、道路中心线、楼幢号、门牌号等点线类型的地名要素在ArcGIS 环境中重新生成(由自主开发的软件实现);社区、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三种面类型地名要素的生成,基本思想是对三种范围线进行拓扑建库、生成面图层,由相应的注记点的几何位置通过空间查询进行提取与赋值而得;各类地名要素所属社区、所属街道、所属行政区名称及其代码的输入与赋值,通过采用层次代码结构的方法实现,基本思想为由社区码找到父类(街道) 码,依次类推;单位名称、建筑物名称、社区服务点、其他地名的分类码的确定和输入,此工作需要由人工完成,软件提供工具辅助输入;杭州市行政区划图和杭州市地名数据总图的整理等。